托起孩子的梦想——四川省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“童梦驿站”项目开展情况汇报
童梦驿站建站2周年运营总结
——托起孩子的梦想
一、基本情况
白马镇位于米易县东北部,幅员面积203.4平方千米;总户数9266户,总人口31621人,其中农业人口8609户30610人,有9个行政村,99个村民小组,1个社区居委会,4个居民小组,其中,包含2个已脱贫贫困村。全镇有汉、彝、回、傣、白、傈僳、土家、蒙古8个民族,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1.76%;耕地面积1868万平方米。高龙村作为该镇的一个移民安置彝族村,干旱缺水,经济发展较为落后,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,家里剩下老人和小孩,高龙村也成为米易县留守儿童最多的一个村,目前,全村动态管理的留守困境儿童共有55人。
为落实民政部《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》精神,推动米易县农村留守、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。在北京鼎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,在米易县民政局的领导和指导下,在白马镇党委政府及高龙村“两委”的协助下,2020年6月“童梦驿站”正式揭牌并由米易县乐阳社会工作者协会承接运营。
驿站现有“悦童妈妈”1人,专职社工2人,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、孤残儿童55人,面积约为400余平方米,包括心理疏导室,书画阅读室,体育空间,亲情聊天室,音乐舞蹈室。
驿站自开站以来,先后开展了“防汛防灾备灾”“爱在童年 益在未来”“卫生健康知识宣传”“趣味运动会助孩子成长”“竞选小班长”“同心圆·亲子亲自送温暖”“寒假陪伴计划”“暖冬行·爱传递”等主题活动82场次,服务儿童8000余人次,间接服务对象12000余人次。
二、亮点做法
(一)链接社会资源,建立“童梦驿站”。在米易县民政局的指导下,北京鼎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、市关工委、团委、妇联等政府资源共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在,高龙村建立全市首个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就近照护社工服务站——“童梦驿站”。该社工站通过为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开展行为规范、兴趣培养、亲情陪护、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,建立安全友好的儿童活动空间,着力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因照顾不周、陪伴缺失和监护人教育意识落后引发的安全意外事故多发、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和德、智、体发展滞后等问题,进一步保障农村留守、困境儿童的基本权利,助力农村留守困境儿童梦想成真。
(二)加强队伍建设,创新志愿服务模式。为确保“童梦驿站”工作顺利推进,驿站建立了“社工+悦童妈妈+志愿者”的专业化工作队伍,乐阳社工定期组织培训,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平。2022年寒假招募15名返乡大学生为44名当地儿童开展为期10天的“七彩假期·爱在乡村”寒假陪伴计划,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。
(三)甄别儿童需求,建立儿童档案。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,通过入户探访的方式,分析了解不同儿童的家庭结构以及不同需求;运用个案方法,对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的孩子进行跟进帮扶并协助解决家庭急难问题,建立完善儿童档案55个。
(四)五社联动,关爱留守儿童。“童梦驿站”建成以来,社工通过联动县民政局、团县委、县妇联、县关工委等部门,壹基金、高八度音乐培训学校、同心圆等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企业、爱心人士等资源,每周末组织留守困境儿童开展2次活动,每月策划1期主题活动,将红色教育、感恩教育、法制教育、禁毒防艾宣传、疾病防治宣传、防灾减灾宣传及演练、知识竞赛、免费亲情电话等融入到活动中,并由专业的心理社工和执业医师,定期为留守困境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和生殖健康宣传等,已累计开展150余次活动,惠及儿童4800余人次。
三、取得成效
(一)通过社工的陪伴,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明显的提升、朋辈关系更加融洽。
(二)“童梦驿站”的打造和活动的开展,提高了村委会阵地使用效益,促进村委会服务能力提升,吸引更多村民关注村委会现状和村务公开等工作,促进村民自发参与社会基层治理。
(三)通过服务宣传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文明行为、安全知识、疫情防控、森林草原防火等得到有效宣传,形成良好的关心关爱留守、困境儿童的社会氛围。
(四)促进村级志愿服务、村级社会组织发展,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,为村级社工站建设提供试点依据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为乡村振兴提供社会力量。
(五)促进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。
(六)推动了米易县3个乡镇“童梦驿站”和7个“乡村复兴少年宫”的建设进程。
(七)该项目获选“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银奖项目”“攀枝花最佳志愿服务项目”“互联网+学雷锋种子项目”。
“爱心守护 阳光童行”困境儿童关爱活动